-
关于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
“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实践性和群众性的创业交流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和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2022年省级、国家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我校将于2021年11月—2021年2月举办“挑战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办单位:共青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委员会比赛时间:2021-11-19 至 2022-02-25
一、参赛要求
(一)参赛资格
2022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
(二)参赛形式
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每个项目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对于跨校组队参赛的项目,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项目的申报单位。
(三)学生注册申报
校赛阶段采用网络申报和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所有参赛作品均须到“山东青创”平台: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入口进行申报。大赛入口网址:
http://www.sdqingchuang.com/PCCom/Index/6194bcec08032105f40046ca
或“山东青创平台”http://www.sdqingchuang.com(具体操作详见附件4)
根据页面要求填写有关信息:
1.项目介绍材料。20页以内PPT,且转换为PDF格式,文件大小100MB以内。
2.商业计划书Word及PDF版,文件大小100MB以内。
3.视频格式为mp4。
4.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编辑在同一PDF文档内上传,文件大小100MB以内。
二、项目申报
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设置六个组别:
1.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3.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5.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经济合作带建设,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6.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黄河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发展、滩区迁建、生态旅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每个参赛项目只可选择参加一个组别,不得兼报。
三、赛程安排
整个竞赛分为初赛和复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一)初赛阶段(2021年11月20日至1月8日)
初赛由各学院组织完成。学生认真准备参赛作品,作品网络申报结束后,由各学院组成评审小组对学院作品进行初审。
各学院团总支可参考《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审要点》组织院级初赛进行评审。评审结束后,学院根据评审结果按作品重要性对其进行排序,并填写《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推荐作品汇总表》(附件2),各学院需于1月8日前将推荐作品汇总表发至邮箱1049455288@qq.com。
因第六类组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前系统无法填报,故申报第六类组别的各学院可暂时先搜集电子版材料进行初赛。
(二)复赛、决赛阶段(2021年1月10日至2021年2月25日)
校团委将组织开展校级复赛、决赛,经专家评审筛选出入围校级决赛作品,最终评选出校级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并择优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赛。各学院结合评审意见对本学院优秀项目进行打磨、完善。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次大赛,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为学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做好项目的培育提升。
2.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各学院要严格按照比赛有关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做好大赛宣传和发动工作,扩大参与面。
3.强化引导,系统培育。重点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互联网+”大赛等已有创新创业项目,根据相关类型转化为参赛项目。要整合各类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高质量的参赛作品。
共青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委员会
2021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