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服务平台!今天是:
首页 - 信息详情
信息详情

高校缺的不是比赛辅导,是没项目,双创教育的本质是实践育人。

发布时间:2020-07-29 | 浏览次数:919 次

不要为了比赛刻意营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当下比赛盛行,不少项目团队为了获奖,刻意营造一种新模式迎合比赛,殊不知这是本末倒置,效果会更差。原因如下:


1、刻意营造的商业模式跟计划书内容对不上号,写不出、讲不出味道。


2、比赛和实践脱轨,方向越来越乱,团队信心受挫。


3、遵照项目本质,正向去挖掘亮点,理清楚项目逻辑,助力实践,更加从容地应对比赛,提高获奖概率。


4、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鼓励实践,而非搞一场比赛。急功近利,适得其反。


5、比赛是为了更好梳理商业模式、理清项目思绪,从而更好指导实践,而非自陷泥潭,越陷越深。


6、一个项目是否适合创业、参赛,立项之初就已确定。不好的项目再怎么包装,也很难突破。如果发现项目实在进阶不了,不妨换一种思路,或者回炉再造,来年再战,不急于一时。创新创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7、立项前做好市场痛点、团队能力以及其他可行性分析,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实践、厚积薄发


创新创业教育大抵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育,上课、挖掘项目+团队、各项配套服务。这个阶段难在没项目、老师学生不积极、预算不足、不知如何开展、奖励措施无法落到实处。第二阶段则是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培训、打磨、升级,也就是平日里我们经常看到专家辅导项目,其目的就是包装、完善项目计划书,旨在获奖。


在我看来,最难不过第一阶段。如果说帮高校解决第一阶段的问题,那无疑是雪中送炭,如果只是在第二阶段起到作用,那是锦上添花。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如果你有好项目,稍稍辅导也能获奖;如果你没任何基础,就算大罗神仙也无可奈何。浙大历年在互联网+大赛屡获金奖,今年更是拔得头筹,斩获7金。7金是什么概念?今年互联网+全国有9个省是零金,有8个省(包括台湾)是一金,也就是一个浙大顶过16个省的金奖总数量,一校之力持平16省,成绩不可谓不惊人。然而,浙大做双创教育20年,其校长就是双创领导小组组长,其重视程度、投入之大、坚持之久,有如此成绩,也是合理之中。


以比赛为抓手,倒逼双创教育改革,这是策略。但是不少高校只顾比赛,罔顾基础教育,这样怎么可能出得了成绩。等到大赛来临时,到处请专家,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牛逼的专家又能怎么办呢?专家还能给你项目,就算给你项目,有团队吗,就算日夜培训,不是自己的项目,能讲好吗?


双创教育本身就是实践课,不少老师天天培训,培训完回去,第一依旧不知道怎么做;第二,也不积极去做,更多只想获奖,一步到位。有多少能够沉下心来研究双创教育,有多少能够坚持去做一遍。只有真正去做,不停留在理论,遇到问题就解决、学习进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双创教师可以从哪几方面提升能力


双创指导教师,我觉得应该需具备以下几点:


1、看的项目的要多,这样所指导的项目大概处在什么位置,心里有数。懂得的行业、项目越多,提出的问题越有水平,不至于老是那几个“你的优势是什么?”“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类的问题。


2、指导写商策的时候,要跟实践结合,不能脱离项目运营单独去写策划书,这样写不出来味道的。


3、诊断项目可从痛点(市场)分析、解决方案、运营现状、竞争优势这四个主要板块进行,其他的次之处理。很多团队在分析市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不痛不痒,或者不着边际,或者是伪痛点,这点指导老师要懂得辨别、对症下药。解决方案逻辑要清晰,合理可执行。运营现状挑重点讲,扬长避短。竞争优势深入、客观分析,优点突出,略带缺点。


4、比赛打磨、指导,大概已有一套完整思路,应该聚焦人力、财力去攻克最大难题,就是没项目、不积极、不懂怎么做双创。如果错在开始,那么后面也注定是错的。一个项目适不适合参赛,适不适合生存,其实一开始立项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所以,双创教育、创业启蒙尤为重要。立项前,做好分析,分析客户(谁是真正的目标客户、容量属性)、分析竞争对手(有没有能力分得一杯羹)、分析自己(团队是否具备这个专业和执行力),至少可以更清楚要不要做、怎么做,不至于到处踩雷。


5、罗马非一日建成,双创教育这个环节才是最重要的。大赛只是双创教育的塔尖,如果不建设好塔基,想要直接凌空起步,只会摔得更惨。




学校双创专职教师缺乏,如何破局?


不少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的时候都遇到一个问题:人手不足。培训过的学校有此反馈者比比皆是。经常一个学校全职、专职做双创教育的不超过5人,甚至更少,更多的都是挂名、兼职而已。如果说创新创业于国是一项国策,那么双创教育则是校本政策。然而,就是这样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双创教育,学校安排的专职人员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意识还未跟上来,仍处在观望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是人力、财力确实有限。这就直接苦了分管双创的领导、老师们了,几杆枪打天下,身兼多职。


怎么办呢?其实很多老师忽略了一个重要资源,就是学生。老师忙、难以调动,但是学生却有一股热情无处释放。上至学校层面,下至二级学院,甚至系,都可以成立双创服务站、创业社团,通过给予这些学生实践分、评优评先等好处,让他们大面积地去宣传、组织、挖掘,同时培训好他们,使其具备一定双创服务能力,对于基础问题解答、日常客服,便可以让他们去做,全职的老师们则可以专心做好重点项目辅导以及双创服务团队的整体运营跟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校外公司想进校获取人力资源,除了便宜,还有干劲儿。企业能给的是钱,这个吸引力已经越来越不足了,但是学校能给的却是学生们想要的,荣誉+实践分+评优评先等,抓住他们的关注点,做好整个模式的设计、运营,学生的力量完全可以调动起来。


其次,学校建立双创自媒体(公众号、微博、抖音等),逐步充实内容,利于组织、宣传。而自媒体运营也是由学生来主导,他们做这个事情会上心,因为跟他们日常生活、兴趣习惯息息相关。


不要把学生停留在被服务的状态,让他们动起来有很多办法,不只作为项目主导者,更可为成为“第二阶梯”双创教师,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创业和双创教育的普及。这样的学生接触的项目多了,看的比赛多了,耳濡目染,后面自己做项目参赛或者创业,可以直接避开很多坑坑洼洼。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可以解决专职人员不足的窘境。


做这个事情,需要有实战经验,光讲理论不去做,实践遇到问题不能解决,遇到问题就怀疑、退缩、不坚持,这些都会成为绊脚石。勇往直前,敢闯会创,双创教育才能杀出一条路来。




大学期间做过创新创业的,后面都发展如何?


之前在福州手把手带过几个项目团队,后面统计了下,电商项目负责学生考研被武大录取,幼教项目负责学生考研同时上了同济、华东师大(后选择华师),传媒项目目前自己创业,年入50万+。后来回厦门了,全程带一个教育项目,其负责学生被厦门航空录取了。其他项目的负责学生也都有各自发展,都挺不错的。


创新创业本质就是实践教育,并不是鼓励创业,也不是做比赛,而是培养人才的模式转变。很早之前,我就分享过,现在企业用工荒和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奇怪现象,其本质问题就是高校教育环节出现断层。大学生浑浑噩噩、迷茫、吃喝玩乐打游戏的不少,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吃不了苦、好高骛远,而企业却要为此犯愁,多少企业因为用人成本过大而导致失败。


有什么办法可以扭转这个颓势呢?除了严起来、难起来,还要培养他们勇于创新和敢闯敢拼的精神,为国家培养具备竞争力的人才。不管做比赛,还是真实创业,只要真正去做一遍,在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做过的和没做过的,已经有明显的区别了。因为这个过程又难、又累、又苦,还极具挑战性,真正做过的,不管成功与否、不管获奖与否,都已经深刻地经历了一遍,其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单纯把创新创业理解成做比赛或者搞创业或者比赛创业结合体都是不科学的,创新创业本质就是实践+育人,通过创新创业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忙起来、实起来。提高实践能力,毕业后更能适应社会,才不至于存在企业用工荒和学生就业难并存的怪像。比赛是抓手,创业则是顺带,育人才是主线。高校脚踏实地做好双创教育,学生团队认认真真做好项目,才是王道。切记,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越想获奖,越是乱了方寸,效果也差。平常心对待,做好自己,打好基础,该来则来。




双创教育本质就是实践课


前言:经常有老师向我反馈一个问题,那就是她们也参加各种双创师资培训、各种会议活动,但是回来后,依旧不懂得如何开展双创教育,这是为什么?这里我就简要谈下我的看法,纯属个人看法,不喜勿喷,如有不足之处,欢迎交流指正。


1、负责培训的人,到底懂不懂创新创业?


现在有的培训机构一边聘请导师讲课,一边全国招生收费,自己则赚取差价,这种模式无可厚非。然而,问题在于培训者他自己有没有创过业,有没有参加过比赛,有没有深入参与一个项目的建设和指导,而不只是挂名而已。如果没有,没下过水的当游泳教练,岂不是误人子弟。没有自己做过的,很难分析到问题的本质,很多内容都显空白无力。教的人都这样,学习者能学到什么,可想而知。


2、双创教育本质是实践课,只停留在理论研究,而不去做,当然一直不会。


  创新创业在于做,一味追求比赛成绩、搞各种理论研究,到头来终究落不了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研究比赛犹如没米下锅,还到处学做菜,能行吗?各种活动形式各样,但是内容相差不多,都在分享、培训。有这个时间这跑那跑,却没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想办法、搞实践。要知道,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别人讲一百遍,更何况别人讲的未必是对的,也许他自己都没搞清楚要怎么做。去做,才会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光学不做,如何有成果。


3、急于求成,临时抱佛脚,结果只能越来越差,最终重头再来。


  有的高校平日不注重双创教育,等到大赛来临季,四处找专家培训。亦或者每年专注找1-2个优秀的项目,一直打磨,欲借此交差。首先,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时热,是人才培养范式的深刻变革,是贯穿人才全培养过程的,是长久性的,是动真格的。任何想糊弄了事,几乎不可能得逞。现在不做,以后还得做,都是要做,为何不趁早,先入为主。做好双创教育不仅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完成任务指标;同时打好基础,构建双创生态体系,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得到保障和支撑,大大提高比赛获奖概率;更可以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培养出更多敢闯会创的新时代青年,为中国伟大复兴出一份力。


4、没深入思考做法,浅尝辄止,遇难而退,或抱怨。


  老师没经验,专职教师人数不够、二级学院不配合、学生不懂怎么做、资金预算不足等,这些都是当下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常见问题。大家基本都是一样的,都在摸着石子过河,就不要抱怨了。有这个气力,还不如多想想怎么解决。利用现有资源,构思好符合本校发展的双创教育模式,这本身就是在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本身就是要有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的气魄,等到所有条件都具备了,黄花菜都凉了。有一条,不管是构思双创教育发展模式,还是解决各种问题,都必须去做。因为只有做了,才知道问题,也才能出成果。


5、都在研究怎么做比赛,缺少有在琢磨怎么提高项目产量和质量。


  比赛不过是双创教育的检验工具,不是全部,更不是目的。比赛是政府倒逼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目的是让大家做好双创教育。如果双创教育只是为了比赛,那完全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新设置一门文案策划课不就得了,大家关起门来研究怎么写好、文字怎么润色、排版怎么美化。当下,各种培训、各种活动,当然这些有正面意义,然而我想说的是,不要只研究怎么比赛获奖,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做好双创教育,让师生都能参与进来,提高项目的产量和质量,顺带做比赛,这样反而效果更好。


6、高校缺的不是比赛辅导,是没项目。


  比赛辅导是建立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如果没项目,那还辅导什么,当下双创教育的问题莫过于此。越研究比赛,也没时间去做双创教育,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堪忧,恶性循环。比赛的模式、方法其实只要经历过几届,大家就都明白了,没什么难的。大学双创教育难在没项目、不会做。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迎难而上,才是创新创业的精气神,也才能破局。

学校管理中心| 学校学院管理中心| 学生申报中心| 专家评审中心| 平台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core)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青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56632号-1